内容简介
葛兆光,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史、思想史和文化史。著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中国禅思想史》、《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屈服史圾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西潮又东风:晚清民初思想、宗教与学术十论》等。
目录
自序 绪说 重建关于“中国”的历史论述——从民族国家中拯救历史,还是在历史中理解民族国家? 引言“中国”作为问题与作为问题的“中国” 一 从施坚雅到郝若,贝:“区域研究”引出中国同一性质疑 二 从亚洲出发思考:在亚洲中消融的“中国” 三 某些台湾学者的立场:同心圆理论 四 大汗之国:蒙元与大清帝国对“中国”’历史的挑战 五 后现代历史学:从民族国家拯救什么历史? 六 如何在中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中国? 结语 历史、文化与政治:中国研究的三个向度 【附记一】 【附记二】 第一编 在历史中理解中国 第一章 “中国”意识在宋代的凸显——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 一 “中国论”与“正统论”:中国意识的真正凸显 二 实际政治与观念想象的差异:天下、四夷、朝贡、敌国 三 中国:“边界”的浮现 四 民族、国家与文化的观念:反夷教的意识以及确立道统 五 汉族的和中国的,什么是汉族的和中国的? 第二章 山海经、职贡图和旅行记中的异域记忆——利玛窦来华前后中国人关于异域的知识资源及其变化 一 想象和知识的差距:异域的想象 二 建构异域想象的三类资源:旅行记、职贡图和神话传说寓言 三 想象加上想象,故事加上故事:女国、狗国与尸头蛮 四 利玛窦之前的异域想象:来自古典知识和历史记忆 五 利玛窦来华之后:从“天下”到“万国” …… 第二编 交错的亚洲、东亚与中国 第三编 理解亚洲与中国历史的方法 绪论 预流,立场与方法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