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品方:谭徐锋工作室副标题:明清时期的慈善组织出版年:2013-3-1页数:361定价:CNY60.00装帧:平装丛书: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ISBN:9787303157969
内容简介
善会及善堂是明清社会的新现象,由地方士绅商人等集资、管理慈善机构。这些慈善组织兴于16世纪末期的明代,盛行于清代,甚至民初仍有不少传统善堂仍在运作,本书研究重点则在19世纪中期以前的历史。它们遍布全国,是清代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其重要性及社会意义不容忽视,其中渗透了复杂而具体的文化因素。本书既从客观的社会经济角度去探索善堂的成因,也从施善者的主观角度去分析善堂的功能与性质,从而深入解读了明清时代的社会文化。作者透过慈善组织发展的历史,看社会经济改变与价值观改变的关系,并与海外汉学对话,回应了中国有无“福利国家”传统之问,为明清社会描绘出一幅活泼的历史场景,丰富了世人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认知。
梁其姿,香港大学历史系学士,法国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学博士。1982至2008年任职台北中研院,曾先后任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2008—2010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 2011年起任香港大学人文社会研究所所长兼讲座教授。2010年被选为中研院人文组院士。早年研究明清慈善组织,著有《施善与教化:明清时期的慈善组织》(1997)一书。近年专注于医疗史, 著有《中国麻风病史》(英文, 2009)、《面对疾病: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汉文,2012), 并主编《女性与医疗》(英文, 2006)、《东亚华人社会近代健康与卫生史》(英文,2010)等书。
目录
导言 一、研究的角度 第一章 明末以前的慈善——观念与制度变化 第二章 明末清初民间慈善组织的兴起 第三章 慈善组织的制度化(1655~1724) 第四章 慈善机构的“官僚化”(1724~1796) 第五章 乾隆中期以来慈善机构的“儒生化”——惜字会与清节堂的例子 第六章 嘉庆以来慈善组织与小社区的发展 结论 附录:“明清慈善活动(公元1600~1850)报告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