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徐复观(1903—1982),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熊十力更名为复观。湖北浠水人。著名学者。主要著作有:《中国人性论史》、《两汉思想史》、《中国思想史论集》、《公孙龙子讲疏》、《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自由人权》、《周官成立之时代及其思想性格》、《中国经学史基础》、《中国艺术精神》、《石涛研究》、《中国文学论集》等。
目录
美学的散步(代总序)第一编 澄怀谁赋豳风七月篇——农村的记忆/3旧梦·明天/12舂蚕篇/16无惭尺布裹头归/19太平山上的漫步漫想/23老觉淡妆差有味/25一颗原始艺术心灵的出现——论台湾洪通的画/28看《梁祝》之后/31泛论形体美/35认取“心源”/38第二编 味道心的文化/43“忧患”中的天地境界/53为人生而艺术/60中国艺术精神的根源之地/65中国艺术杂谈/74道家的所谓道与艺术精神/78艺术精神的主体/85心斋的虚、静、明/90庄子的美的观照/95庄子艺术的人生观、宇宙观/100由人物向山水/108精神的陶养/111内外交相养/114音乐中的美与善/117仁与乐的统一/120音乐与人格修养/124音乐艺术价值的根源/129艺术的共感/132儒道两家思想在文学中的人格修养问题/136第三编 游艺精神的自由解放~游/157游的基本条件一无用与和/161“追体验”的方法/166赵松雪在画史中的地位/170“清”的艺术心灵/173画与禅与庄/176得妙于心/179人、境交融型的不隔——陶渊明/182天才型的不隔——李白/185最早的山水画论——宗炳的《画山水序》/187水墨山水画的出现/194唐代文人的画论/197逸的把握/202由人之逸向画之逸/207形与灵的统一——远的自觉/210淡的思想的来源——庄学与禅学/215淡之美蕴/218“身与竹化”与“成竹在胸”/223气韵兼举的意义/227风与骨的艺术性/231中国画与诗的融合/234中国文学讨论中的迷失/243中国文学中的想像与真实——《中国文学中的想像问题》补义/250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试评——中国诗词中的写景问题/255诗词的难懂易懂与境界/272第四编 省思世界危机中的人类/279不思不想的时代/282日本的镇魂剂——京都/290现代艺术对自然的叛逆/294现代艺术的永恒性问题/298永恒的幻想/302再论毕加索/305艺术的胎动,世界的胎动/309抽象艺术的断想/315从艺术的变,看人生的态度/319达达主义的时代信号/322摸索中的现代艺术/326现代艺术的归趋/329编者后记/335 美学的散步(代总序)第一编 澄怀谁赋豳风七月篇——农村的记忆/3旧梦·明天/12舂蚕篇/16无惭尺布裹头归/19太平山上的漫步漫想/23老觉淡妆差有味/25一颗原始艺术心灵的出现——论台湾洪通的画/28看《梁祝》之后/31泛论形体美/35认取“心源”/38第二编 味道心的文化/43“忧患”中的天地境界/53为人生而艺术/60中国艺术精神的根源之地/65中国艺术杂谈/74道家的所谓道与艺术精神/78艺术精神的主体/85心斋的虚、静、明/90庄子的美的观照/95庄子艺术的人生观、宇宙观/100由人物向山水/108精神的陶养/111内外交相养/114音乐中的美与善/117仁与乐的统一/120音乐与人格修养/124音乐艺术价值的根源/129艺术的共感/132儒道两家思想在文学中的人格修养问题/136第三编 游艺精神的自由解放~游/157游的基本条件一无用与和/161“追体验”的方法/166赵松雪在画史中的地位/170“清”的艺术心灵/173画与禅与庄/176得妙于心/179人、境交融型的不隔——陶渊明/182天才型的不隔——李白/185最早的山水画论——宗炳的《画山水序》/187水墨山水画的出现/194唐代文人的画论/197逸的把握/202由人之逸向画之逸/207形与灵的统一——远的自觉/210淡的思想的来源——庄学与禅学/215淡之美蕴/218“身与竹化”与“成竹在胸”/223气韵兼举的意义/227风与骨的艺术性/231中国画与诗的融合/234中国文学讨论中的迷失/243中国文学中的想像与真实——《中国文学中的想像问题》补义/250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试评——中国诗词中的写景问题/255诗词的难懂易懂与境界/272第四编 省思世界危机中的人类/279不思不想的时代/282日本的镇魂剂——京都/290现代艺术对自然的叛逆/294现代艺术的永恒性问题/298永恒的幻想/302再论毕加索/305艺术的胎动,世界的胎动/309抽象艺术的断想/315从艺术的变,看人生的态度/319达达主义的时代信号/322摸索中的现代艺术/326现代艺术的归趋/329编者后记/335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