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这是他们个人的独特道路,也是我们时代的独特风貌。
雷颐 祖籍湖南长沙,1956年8月出生于湖北武汉,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当数年农民,然后当兵,后又复员当工人。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1985年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曾任《近代史研究》副主编,现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著有《取静集》《时空游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雷颐自选集》《经典与人文》《被延误的现代化》《萨特》《历史的裂缝》《历史的进退》《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历史:何以至此》《历史透镜看今天》等,译有《中国现代思潮中的唯科学主义》《在传统与现代之问》《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等。
目录
目录 自序 一九七八—一九八一 辛亥革命前夕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十月革命的启示 一九八二—一九八四 从冯桂芬到郑观应——洋务思想家试析 一九八五—一九八九 传统文化的“虚文”与“实利” 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五四时期对传统伦理批判的再认识 从“科玄之争”看“五四”后科学思潮与人本思潮的冲突 论五四爱国精神 一九九〇—一九九一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困境——30年代民主与专制论战透视 傅斯年思想矛盾试析 “出山要比在山清”——漫话丁文江 一九九二—一九九四 文人还会被尊敬么? 一九九五—一九九七 背景与错位——也谈中国的“后殖民”与“后现代” “白”与“黑”——伊朗的两种“革命” 警惕“真理” “洋泾浜学风”举凡 今天非常“法兰克福”——对一种“理论透支”的分析 一九九八—二〇〇〇 “日常生活”的历史 义和团的悲剧 “天国”悲剧 警惕法西斯 二〇〇一—二〇〇六 泪为谁流——海涅的一次心灵震荡 “无社会”的悲剧——“巴格达之劫”的联想 “拯救美国”的“扒粪运动” “女性主义”、“第三世界女性”与“后殖民主义” “后现代批评”与“中国国情” 扶贫的根本是给农民“国民待遇” 二〇〇七—二〇一〇 测谎器的哲学原理 “声音”故事 清廷“制造”革命党 “万岁”故事 有关“太阳”的故事 尊孔背后的历史隐喻 附录一:“阅读社会”与我的思想启蒙 附录二: 雷颐主要著述简表 · · · · · · (收起)文件下载